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系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范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心理空間。從心理發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胎兒在母親體內,他感覺到他和母親是一體的,母親就是他,他就是母親的一部分。出生以后,雖然在肉體上與母親已經分開,但在心理上仍然是連在一起。沒有母親或母親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與母親的心理距離也就越來越遠。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與母親在心理上分離的過程。分得越開,也就意味著成長得越好。遺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與母親一部分分開、另一部分還連在一起的狀況,這是一種不完全的成長。換一種說法,就是:處于這種狀況的人,他的自我與母親之間的界限不清楚。
這種界限不清楚的狀況會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際關系中。具體表現是:一方面,他會過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過度地依賴他人,希望他人在本來該自己做出決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決定;另一方面,他會過多地想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以便獲得與別人融為一體的感覺,還想別人依賴自己,希望參與別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決定,等等。
在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的內心里,總是存在著成長與不成長之間的沖突。成長的力量當然是十分巨大的。曾經有科學家做過植物成長的力量的試驗:用一些較薄的鐵條捆住小南瓜,小南瓜慢慢長大,輕而易舉就把鐵條繃斷了。然后逐漸增加鐵條的厚度,直到鐵條的厚度到了預計值的十倍時,才沒有被繃斷。植物的成長的力量都如此驚人,人的成長的力量就根本無法測量了。想想一個一歲的小孩能做什么,再想想一個三十歲的男人能做什么,就知道成長是怎么回事了。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并不意味著他不需要別人,也就是說,他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擔一切,拒絕別人在情感上和行動上的支持。自我界限清楚意味著,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別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別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別人那里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