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就業和全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省有關單位,各普通高等學校:
經會商省有關部門及省就業和全員培訓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研究制定了《貴州省促進2024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方案》,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代章)
2024年3月27日
(聯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
(此件公開發布)
貴州省促進2024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
就業創業工作方案
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決策部署,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以實施高校畢業生留黔行動和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為引領,結合“六六就業穩崗計劃”,制定2024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方案如下。
一、加大力度拓展就業渠道
(一)鼓勵企業擴大崗位供給。圍繞“四新”“四化”“六大產業基地”發展,緊貼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健康經濟、文旅經濟等開發更多優質崗位。發展改革部門牽頭,會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聚焦建設工程項目開發崗位4萬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圍繞推進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新增開發就業崗位2萬個。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牽頭,動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國資部門牽頭,指導縣以上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全年國有企業計劃接收畢業生人數穩定在1萬人以上。商務部門牽頭,圍繞商貿流通及開放型經濟領域,積極設立就業崗位。文化和旅游部門牽頭,重點圍繞市場營銷、服務提升、業態升級、市場主體培育、閑置低效旅游項目盤活等工作,力爭帶動就業崗位1萬個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國資委,各市〔州〕就業和全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要點均包括各市〔州〕,不再列出)
(二)推動公共部門開發崗位。著力穩住公共部門的崗位規模,全省四級聯考計劃招錄公務員(人民警察)6142人,計劃定向部分高校選調優秀畢業生1050人(其中,黨政機關750人,省屬企事業單位300人);拿出約2.3萬個事業單位崗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加快招錄(聘)工作,確保在8月底前完成。(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引導和鼓勵面向基層就業。加力實施基層服務項目,招聘、招募“教師特設崗位計劃”5000人,“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3500人,“三支一扶”計劃992人,“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200人。(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團省委及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畢業生多元化就業去向。增加高校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2024年全省碩士研究生招錄1.3萬人,普通專升本招錄1.2萬人。擴大訂單班招聘規模,全省高職院校“訂單班”畢業生就業1.8萬人。組織好大學生征兵工作,計劃征集5000名大學畢業生入伍。(省征兵辦公室、省教育廳及省直有關部門,各普通高等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支持靈活就業和創新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到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領域靈活就業,按規定落實最長2年的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政策。大力支持青年創業街區和夜間經濟發展,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自主創業補貼、場所租賃補貼等扶持政策。開展好“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等創新創業大賽,發掘和培育一批優秀團隊和項目,著力激發創業創新動力。(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及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優化就業服務
(六)落實供需對接。以“職引黔程 點亮未來”為主題,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貴州人才博覽會、“百日沖刺行動”等活動,重點組織線下招聘服務,提升品牌影響力。逐校對接崗位需求,根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學歷層次、技能水平、就業意愿等,有針對性歸集發布崗位信息,提升人崗匹配效率。各市(州)全年組織專場招聘不少于8場次,高校畢業生集中的城市每月至少舉辦1次綜合性招聘。(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省直有關部門,各普通高等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開展“1131”服務。6月底前面向高校畢業生發布公開信、政策服務清單、服務機構目錄等清單。7月底前人社、教育完成未就業畢業生實名信息銜接。全面落實實名幫扶,對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畢業生逐一聯系,了解就業需求,有針對性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及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省直有關部門,各普通高等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做好就業幫扶。聚焦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脫貧家庭、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易地搬遷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做實臺賬,實施動態管理,制定“一人一策”幫扶計劃。及時關注求職受阻、面臨特殊困難的農村籍未就業畢業生,確保就業服務不斷線。完善人社部門結對聯系高校制度,各市(州)應選取1-2所就業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的高校,安排人社局班子成員進校園與高校開展“一校一策”結對幫扶。(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省直有關部門,各普通高等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就業能力
(九)加強職業指導。辦好首屆全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今年全省在高校(技工院校)設立職業指導服務站(中心、室、點)不少于10個,為畢業生提供身邊服務,并選樹認定一批優秀示范站點。推廣青年求職能力實訓項目、大學生“揚帆計劃”等,強化職業認知。各市(州)全年開展職業能力測評、生涯規劃、求職能力實訓等職業指導服務不少于20場次。(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及省直有關部門,各普通高等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規范就業見習。不斷優化就業見習單位結構,增加科研類、技術類、管理類崗位數量,幫助畢業生等青年提升實踐能力。2024年全省計劃募集不少于16000個就業見習崗位,并按照不少于百分之一的比例,精心選取一批示范性的高質量見習崗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團省委、省工商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有針對性開展技能培訓。全年組織大學生等青年人才參加創業培訓不少于1萬人次。支持職業院校開展學生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雙證書”工作,鼓勵符合申報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積極參加職業資格鑒定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保障措施
(十二)強化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強化協同配合,聚焦各項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舉措,強化工作督導,有效推動就業創業政策落實。建立工作推進調度機制,各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市縣的工作指導,定期調度各項工作進展,并于每月3日前報送省就業和全員培訓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強化政策落實。分類梳理、公布政策服務清單,組織開展系列政策推介活動,優化政策宣傳解讀,辦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一件事,大力推廣“直補快辦”經辦模式,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精準有效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曉度和落實率。(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省直有關部門,各普通高等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強化權益保障。嚴格落實公平就業制度,持續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清理整頓,嚴厲打擊虛假招聘、售賣簡歷、“培訓貸”、就業歧視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警示引導,增強畢業生風險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普通高等學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強化宣傳引導。加大政策宣傳,用好主流媒體及新媒體、新平臺的宣傳陣地,發布就業政策清單,開展政策解讀。要加強理念引領,推出一批“平凡崗位 精彩人生”青年就業典型,開展事跡報道,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激勵作用,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省直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